中國血液制品行業調研報告(之二)
本報特約撰稿人 李健
血液制品市場被普遍認為是呈謹慎增長的態勢,而且其脈搏將隨著政策強化、原料市場整頓、監管措施法規提升以及安全事件突發等影響而波動。
在中國,血液制品及疫苗等屬于特殊管理行業,與麻醉藥品、精神類藥品、毒品、放射性藥品并列為一類,是國家重點監管的對象。特別是經過1998~2005年來數次的治理整頓,有力地打擊了非法采供血行為,進一步保證了血液制品上游原材料的安全。目前,國內共有33家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含1家被收回證書,3家被取締GMP證書),血液制品市場的總容量為40億元左右,2000~2005年以來的復合增長率(CAGR)為19%,高于同期其他子行業的增長率。
人血白蛋白:
中生集團統領
目前,國內產量約為1400萬瓶(折合10g
國內1100萬,進口300萬,不含出口量)。白蛋白市場以國內企業競爭為主,外資品牌尚不構成威脅,但CSL貝林及奧克特琺瑪這兩匹“黑馬”的產量已超越國內一般企業規模,向排名前6位企業發出挑戰。此外,白蛋白一定時期內還是市場主導產品,中生集團人血白蛋白總產能接近400萬瓶,在行業內占絕對主導地位(見圖1)。.
人血白蛋白在國內還是中期看好,一是人口大國發病率是增長基礎;二是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收入也在增加,醫療保障福利正在完善;三是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以前的治療禁區現在可以常規處理,期望的增長率在5%~6%之間。但是,由于民眾及基層醫療機構對白蛋白長期用藥存在誤解和迷信,一部分未被合理臨床使用(作者估計在10%~12%)也促進其增長,但隨著健康宣導轉變以及處方合理分配,預計增長會有緩慢回落。
乙肝免疫球蛋白:應用領域亟待拓展
目前,國內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免,HBIG)容量剛超過了230萬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武漢生物所、蜀陽、光明衛武、蓉生、上海生物所是市場主要的占有者,其中,蜀陽、上海生物所招標價格較高。乙免市場面臨問題主要是預防肝炎傳播中母嬰阻斷的爭論,未來發展仍需進一步拓展臨床適應癥和新應用科室。產品開發上,主要是液體劑型的研發和雙步滅活新技術的應用(見圖3)。
HBIG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乙型肝炎感染以及針對意外感染后的應急處理,包括乙肝相關器官終末期疾病移植術后預防等,但其銷售推廣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中國針對母嬰阻斷應用是否合理的爭議。由院士莊輝領銜的衛生部課題組已經呼吁,乙免不應用于母嬰阻斷(孕母僅僅HBsAg陽性)領域,這對乙免應用產生重大影響和負面效應。另外,乙免產品也是魚龍混雜,內在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在20~80元不等(折合200IU)。經抽查發現,真正流通在市場上的HBIG與其抗HBs效價與申報時或送檢時的效價并不一致(2006年部分廠家市場上買回產品獨自進行檢測,幾個主要廠家的產品效價并不理想),也影響了臨床上的防治效果。
從短期看,乙免的市場容量略微有縮小,主要是母嬰阻斷領域的爭論。從長期看,中國乃乙肝大國,
HBsAg陽性及患病基數較大,每年有37萬患者因終末期肝病或衰竭而死亡,產品應用的范圍及潛力很大。但是,由于在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狹窄,尚沒有一套健全、公開、合理、無償捐獻的器官庫及機構組織,影響到目前移植醫學領域器官來源,從而左右了將來器官移植手術的開展(大規格如400IU或靜脈劑型乙免主要應用于乙肝相關疾病移植后的HBV復發)。因此,長遠來看,存在著乙肝患者基數大與應用領域約束的矛盾,所以,HBIG產品的應用領域亟待拓展。
特殊免疫球蛋白:農村市場大有可為
破傷風免疫球蛋白(HTIG)
2006年,中國HTIG市場容量約為300萬瓶(以250IU折算),蓉生、華蘭、武漢生物所及蜀陽是主要的市場占有者,另外,尚有約二成左右農村邊緣地區用落后的馬血清生產的TAT治療。隨著醫療環境及支付能力的提高,HTIG市場的容量將逐漸增大,預期增長率在7%~10%,而且HTIG是TAT的升級換代產品,其安全性及防治有效性都遠遠高于TAT,國外尚有靜脈液體注射劑上市應用。
分析各主要廠商的銷售量和份額發現,蓉生、華蘭、武漢生物所是主要的市場占有者,其中蓉生和武漢生物所的招標價格略高,占有競爭優勢。華蘭產品隨著價格及代理商全國網點的有效管理,份額上升明顯,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蜀陽的產品上市雖晚,但最近在華東地區銷售也異軍突起。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針對TAT的替代,企業臨床推廣的要點主要以概念的宣導和知識普及為主。另外,針對高端人群可以嘗試開發靜脈注射液體劑型。由于職能管理部門對產品的全程冷鏈運輸監管比較嚴謹,因此,企業對產品的運輸應符合中國藥典三部的要求執行,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和質疑。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 2006年中國HRIG的市場容量隨著狂犬病發病率的上升而提高。
2006年因是狂犬病高發年份,中國狂犬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2位,去年死亡2928人,HRIG的市場容量隨狂犬病的發病率升高而波動,去年達160余萬瓶(折合200IU),許多地方因沒有狂犬疫苗且HRIG供應不足,導致出現很多死亡病例。因此,HRIG市場容量可預期謹慎增長,關鍵是看政府對養狗證管理的執行態度和對流浪狗管理的力度。
目前,HRIG市場的主要占領者是武漢生物所、衛武光明、山東米歇爾等(見圖5),真正形成全國CDC銷售覆蓋的只有武漢生物所及蜀陽,山東米歇爾公司產能較大但主要在長江以北銷售,沒有形成全國網絡覆蓋,造成局域市場飽和而其他市場空白的現象。全國招標價格第一層次有武漢生物所及蜀陽,第二層次有黔峰及光明,第三層次是山東米歇爾及佰易。制約各廠家產能的主要因素是特免血漿的采集,尤其是最近特免血漿單次采集市場價格的上揚,從90元漲至130元等,左右著廠家的供應能力。
后市預測
HRIG今后的發展主要取決于狂犬病的發病率及政府對養狗證管理的態度。另外,許多廠商針對緊張狀況開始實行產品捆綁銷售(如小規格乙免)帶動其他產品銷售模式。此外,因狂犬病疫苗標準的提高致使只有少數狂苗上市,因而,相對HRIG的市場前景看好。同時,狂犬疫苗主動免疫接種后14天抗體滴度才上升至有預防效水準,幾乎沒有應急治療作用,而HRIG注射后數十分鐘到幾個小時血中抗體滴度迅速上升到保護濃度,對意外咬傷等防治積極有效。再者,很多醫療機構對具體注射部位的把握及劑量的掌握不嫻熟,因此,對基層CDC人員的培訓和示教也應放在廠家市場推廣的議事日程中。
靜脈用人丙種球蛋白:小企業面臨窘境
2006年,國內靜脈用丙種球蛋白(靜丙,IVIG)市場約為410瓶(折合2.5g,不含出口量),由于有國家行政禁令,故全部產品均為國內企業生產,蓉生、上海萊士、蜀陽、上海生物所及華蘭為主要市場占有者,但全國招標價格高者只有蓉生、萊士、上海生物所及蜀陽等。隨著國家監管加強及法規檢測標準提高,今后,規模小企業面臨生存難題及窘境(見圖2,均不含出口量)。
靜丙在國內應用也不過10余年的歷史,距國外26年的應用歷史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適應癥和適用病種選擇上的保守、適應科室拓展不廣、潛在空白領域還很多,還有就是臨床應用時普遍治療有效劑量偏小,這與患者的經濟基礎及支付能力有關。另外,針對疾病療效上的爭論也多,相對凸顯了幾家大企業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再者,靜丙市場在中國還是魚龍混雜,出廠價格在30~200元不等(2.5g計算),以致部分低價位品種讓高端品種背上“黑鍋”,擾亂了市場。同時,因一些產品內在質量低下致使臨床療效欠佳,導致醫生產生誤解。
目前,靜丙的工藝已向國外靠攏,將逐漸摒棄加熱的生產工藝而選擇納米膜+SD+低pH孵化滅活工藝,真正歸屬到第三代靜丙的范疇。
中國靜丙市場短期供應將偏緊,價格會有所上揚,但這些都屬于監管加強后出現的產品退市及小廠缺供的填補性緊張,血漿站收購結束及血漿供應秩序理順后應該很快恢復常態。目前市場推廣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如何宣傳適應癥和適用病種,如何拓展臨床使用的范圍,扭轉醫生的思維方式和處方習慣。這些工作需要一個行業團隊來做。
長期看,靜丙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一是處方應用科室遠遠沒有開發足;二是傳染病發病減少,而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腫瘤等發病率增多,這是IVIG未來增長的源泉;三是患者支付能力的增強和醫保改善,治療有效劑量將向國際先進醫療標準看齊,當然,要達到美國、加拿大的應用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疫苗:有價疫苗成長最快
國內有包含六大生物所在內的30多家企業或公司生產(經營)的疫苗41種計劃疫苗由六大所壟斷,占一類疫苗市場的97%以上,六大生物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疫苗市場總盤子在45億~50億元左右(依據流感等疫情預測),其中一類疫苗約為10億元,二類苗(有價疫苗)約35億~40億元,六大生物所具有的38種疫苗占了整個盤子的80%~90%。
疫苗市場增長率為15%,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有價疫苗(二類疫苗)市場,10年間增長了近4倍。目前已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主要是國際四大巨頭——葛蘭素史克、巴斯德、默沙東及諾華(凱龍)。疫苗市場的特點乃政策指導及行政指令因素壓倒市場競爭因素。近來民營等企業活躍,也積極涉足搶灘疫苗領域,但國外企業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技術,在人才、科研投入、研發創新和技術儲備方面國內企業顯得底蘊不足。隨著國際交流增多、觀念更新和國資集團包括民營資本的進入,這一局面正在逐漸改觀。
此外,眼下國內在研或正臨床試驗的疫苗品種達15只以上,再者,國務院等部委出臺文件確保今年后15種疾病的12只疫苗全部由政府采購買單為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綜合以上因素,疫苗行業(無論是預防性疫苗還是治療性疫苗)均面臨巨大發展空間及機會,前景光明誘人,值得巨資投入,特別是有價疫苗市場非??春?。
凝血因子:
市場需求日趨擴大
凝血因子市場的主要產品為凝血酶原復合物PCC和Ⅷ因子(纖維蛋白原改雙步病毒滅活正待驗證后轉發新批文),其中PCC容量為25萬瓶(折合200IU
不含出口量,見圖6)。
第Ⅷ因子容量為23萬瓶(折合200IU,不含出口量)。中國市場上目前沒有進口品種(國家有行政禁令,但基因重組Ⅶ因子產品除外),完全為國內企業生產。國內大型生物所原來有凝血因子批文,由于歷史等各種原因后來減產并關閉了生產線陸續退出市場,現在是上海萊士、華蘭、上海新興等企業為市場瓜分者(見圖7)。萊士公司PCC和Ⅷ因子也有一定量出口,主要面對東南亞國家及南美洲少數地區。
隨著重大外科技術、尤其是器官移植技術進展的加快,對凝血因子的需求越越來多,需求也細化,甚至國際巨頭基因重組的Ⅶ因子已經登陸中國市場。目前,所有凝血因子均要求兩步滅活,其生產工藝不難,安全性及產品的治療有效性(產品比活性)最為關鍵。